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表示: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每一兆瓦能源都比我们需要的来自俄罗斯的化石燃料更少。

2021年,李春安给掌控隆基电磁的张承臣和赵能平提供了近40亿元的个人资金支持,而这些资金都是套现所得。可以说,隆基五人组在隆基系企业中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本无法分开。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实现巴以两国和平共存

李振国、李喜燕、李春安三人为一致行动人,三人合计持股比例达到 30.13%,从而保证了对隆基股份的控制。全国股转公司在发给隆基电磁的《审查问询函》中指称:2021年2月至5月,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承臣和赵能平分别收到李春安(及其配偶翁娥、同学赵新卯、下属汇智投资员工刘喜梅)大额资金转入 19.59 亿元、19.37 亿元,李春安的资金来源自其持有的隆基股份转让所得。现在,李振国是隆基股份法定代表人、董事、总经理,股权比例 14.43%,其妻子李喜燕持股比例为 5.15%,李春安则为第二大个人股东,隆基股份前董事。同样也是在8月19日晚间,新三板挂牌公司隆基电磁也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总经理赵能平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图源:连城数控官网)作为隆基背后的光伏大佬,李春安的商业版图不仅仅局限在光伏上。

2000年,李振国创立了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隆基股份前身)。目前,张承臣担任隆基电磁的董事长,持有该公司33.46%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赵能平担任隆基电磁的总经理,持有22.78%的股份;而另外三位校友钟宝申、李春安、王学卫则合计持有25.43%的股份。四川永祥从排名第十到超跃协鑫,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 截至2021年末,永祥股份仍以微弱优势蝉联多晶硅市场占有率榜首当然,如果仅仅把协鑫颗粒硅的高调登场,视作朱共山、刘汉元新老硅王之间的二番战,甚至是把协鑫占领永祥大本营当成一种意气之争,可能也不尽准确。

正沉浸在硅价飙升到31万/吨的火爆行情,以及四十周年喜庆氛围中的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最近却遇到一件可能会让他有点糟心的事。从协鑫到永祥,只有1100米7月25日,来自景林资产、高毅资产、天风证券、国金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等近百家券商、基金机构的100余位投资者应邀来到现场实地考察调研。中平国瑀为中国平安保险成员,其董事长为王开国。受此种种拖累,公司连续亏损三年。

7月22日,就在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永祥股份总部的1.1公里之外,协鑫科技10万吨GCL-FBR颗粒硅项目正式投产。另外,该项目承建单位中化六建在官方新闻稿中介绍,乐山协鑫年产10万吨FBR颗粒硅总投资约70亿元,首条生产线2万吨现已投产。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实现巴以两国和平共存

有媒体报道称,姬军曾为保利集团副董事长。2020年,迅速崛起的四川永祥,在刘汉元当时的爱将、永祥董事长兼总经理段雍率领下一路赶超,终于以微弱优势,成为新的硅王,并将领先优势保持到了2021年。协鑫科技首席科学家蒋立民直言:可以不关注协鑫科技,但一定要关注颗粒硅。其中一篇文章这样描述:记者在乐山协鑫项目现场看到,一座座硅烷反应塔高耸林立,闪烁着金属光泽;一台台流化床连续作业,犹如小米粒一般的颗粒硅产品源源不断地出料;在偌大的中央数据中心,工作人员个个紧盯大屏,紧张而有序地对每道工艺和实时数据进行监控、分析与调度。

但对于这些实力股东,老成持重的协鑫表现得相当低调,从未对外加以宣传,就像不久前保利协鑫更名为协鑫科技一样。但这个瓜,实在也有点大。朱共山当时表示,集团将投资60亿,把包括多晶硅生产在内的硅产业几乎所有业务,整体往乐山转移,乐山将是集团最大的硅材料基地。人才流动虽属正常,职业经理人来去当然自由。

这如绿豆般大小的小小颗粒,会成为传统多晶硅玩家们的终结者吗?事实上,在2013年到2020年这7年时间里,保利协鑫朱共山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硅王,无人撼动。今年,硅王会易主吗?这个悬念或许要到年底才能揭晓。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实现巴以两国和平共存

天眼查显示,此王开国生于1989年,年轻有为,非彼众所周知的王开国。此前,周丹曾先后任职通威集团光伏投资负责人、通威太阳能财务总监、通威太阳能董事长兼总经理,全程参与并领导了通威太阳能电池片板块从零成长为全球最大、最盈利的专业化太阳能电池片企业。

如今,这个数字提高到了10万吨。这家企业目前真正的掌舵人,便是在一年前从通威股份辞职的永祥股份前董事长段雍。企业之间市场化竞争的底色和本质还是生意逻辑。从这个角度看,通威最近和下游硅片企业签订高达2500多亿的长单,或许不只出于对多晶硅未来产能过剩的隐忧,更是对于成本更具优势的颗粒硅的一种战略防守。赚钱效应所引发的光伏圈人才争夺战,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才流失,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按照协鑫科技的出牌节奏,相信在机构投资者反向路演后,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大佬们也将受邀而来。

赚走整个光伏产业绝大部分利润的硅料企业,越来越成为下游企业的千夫所指。下天下光伏行业苦硅料久矣,但是现在,情况正起变化。

播种十年,终于迎来一朝收获,颗粒硅不再只停留在协鑫科技的宣传画册上,而成为来访者手中的实物。硅料价格持续上涨,最终带动光伏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的价格上涨。

协鑫的进击与刘汉元的防守早在3年多前的2019年4月,保利协鑫公告宣布,其与乐山市政府、上海中平国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平国瑀),共同筹资设立投资基金,打造乐山硅材料产业基地。2019年2月,保利协鑫公告,自2006年即任职公司执行董事的姬军,将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和策略及投资委员会成员职务,惟留任为公司顾问。

目前,协鑫科技总规划颗粒硅产能已达60万吨,今年年底前硅料产能将达36万吨,其中颗粒硅产能就有26万吨。当然,新晋硅王刘汉元需要防守的,远不止于像协鑫这样的外部竞争对手。有平安集团强力背书,又有王开国实力加持,协鑫想不成功都难。在过去3年多时间里,刘汉元如果坐在永祥股份的办公室里,或许就能看到隔壁来的过江龙、协鑫颗粒硅工厂的一举一动。

众所周知,通威是全球硅料与电池片双料冠军,但恰恰是这两个板块的一把手负责人都先后离开,一个自立门户,一个投奔新主。在四川乐山中国绿色硅谷产业政策以及资源优势的吸引下,隆基、晶科、晶澳、天合等硅料下游头部企业多已在此落子布局,不可不争。

另外,今年5月6日,安徽华晟新能源官宣,聘任周丹为公司CEO。赶碳号有点替通威鸣不平,难道在光伏圈,就没有竞业禁止协议这一说吗?当然,人们更感兴趣的,可能是率领永祥在四年中成为全球硅王的段雍、接棒少帅谢毅执掌电池片业务的周丹,为何会不约而同做出这样的选择?这种人事变动,对于通威光伏业务会否产生影响? 天下光伏产业苦硅料久矣。

现在,随着颗粒硅的投产,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产能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会否有所好转呢?这些问题,我们将持续关注。但是毕竟,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上一轮光伏周期中,保利协鑫曾经一度错判单晶硅片的技术进步和降本的速度,同时叠加协鑫在光伏电站下重注后遭遇531光伏新政。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背后有着华发和正泰支持的多晶硅新贵青海丽豪建设调试速度极快,本来预计在12月投产,居然赶工到7月就能点火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目前在运在建核电机组77台、装机8335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正在稳步提升,目前保持在80% 以上。此外,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约5000家,形成了多买多卖的市场竞争格局,有利于电力行业发展。

并且我国电力安全运行水平全球领先,全国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在多次重大活动中创造了保电零事故的记录。随着清洁能源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1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5.8%。

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4 亿千瓦,同比增长25.8%。据章建华介绍,我国高质量推动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成功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

在电力体制改革方面,我国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 年的56%,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